一号正是窦家之人,而窦家放在过去,不仅仅是帝王,更是王侯将相频繁出现……
因此这次,于永发的死,龙墨无论如何都不能掉以轻心,甚至于,别人若是想要诬陷,他也只能认命,别无所法……
“还有,大一秦放回来的第一时间,让他来书房找我!”
龙墨说完这句话,直接离开了庄园,
对于有钱人来说,庄园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,更是能够让自身处于一种宁静致远的境!
估计于永发自己都没想过,自杀成了畏罪潜逃,自杀也成就了一批黑马,后起之秀……
这群人无一例外,都被各大家族争先恐后争夺,更有甚者,不惜一切代价,大打出手,只为了所谓的“人才”!
毫无疑问,李长安和候杰二人,也参加了这次“人才”争夺战。
“李长安,买邵白那小子怎么说?晚上真就不去参加陈南墙的宴会?”
候杰有些迟疑,如果说平时不去,那还能说得过去,可这次买邵白偏偏不去,总感觉哪里不对劲,可又说不上来,哪里不对劲!
“候杰,买邵白确定了,晚上不去参加。”
“名额有两个,陈南墙并没有指定是哪两个,所以我打算,让你陪我一起去。”
李长安看了眼候杰,笑了笑说道,
“我陪你去?你就不怕贝勒爷要求你,让肖然陪你过去?”
“你应该清楚,这道门槛,以我现在的实力,根本不配进去的。”
候杰并不是自嘲,而是实话实说,以他现在的能力,确实不配进去,
“你是我李长安的兄弟,更是头号军师,有何不可?”
“就算贝勒爷在这里,我也会告诉他,不好意思,我只有一个名额。”
李长安不傻,这个时候正好可以充分利用候杰,发挥最大的作用。
而且候杰这个人,现在身后空无一人,换句话来说,除了他李长安敢收留之外,谁都不敢去收留!
“李长安,你牛!我佩服!”
候杰是真服气,李长安明明有两个名额,非得说一个,怕就怕,李长安明知道这是跟贝勒爷对着干的意思,也不害怕贝勒爷的报复,这一点,如何能不让候杰佩服?
“候杰,我跟你说,是咱们的这一份,必须争取,不属于咱们的,那就尽力而为。”
“陈南墙今晚的这顿饭局,我估计,十有八九是用来发火的!”
“你应该清楚,咱们俩现在跟他的关系,算是水上涟漪。”
“抛开你不提,哪怕是买邵白,见到了他也只会选择沉默。”
候杰是知道,买邵白今天和李长安两个人,见过陈南墙的。
不过他需要着手侯五爷的事情,因此在这件事上,并没有过多的关注。
现在李长安提出来,候杰有必要问清楚,到底是什么情况。
“李长安,买邵白今天的表现,难道出意外了?”
候杰看了眼李长安,皱了皱眉头问道,
李长安点点头,
“何止是意外,今天根本就不像是他的作风!”
“你不知道,陈南墙三言两语,就让买邵白打了退堂鼓,不过说真的,毕竟不在一个等级,这也不能坏买邵白害怕。”
李长安目中无人,是长期以往的习惯,但是买邵白不会这样。
毕竟买家是一家独大,不管是面对困难,还是未知的敌人,大部分情况之下,买家都会选择查清楚对方的身份,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不殆。
“嗯,你说的没错。”
“不过从你刚才的话,我能感觉到不对劲,可又说不上来,哪里不对。”
候杰很聪明,但是李长安这句话,明显有漏洞,不过并不清楚是来自李长安,还是买邵白……
此时的李长安,就像司马懿一样,深思熟虑!
公元223年,在刘备去世之后,诸葛亮便一手接管川蜀的军政大事。期间,辅佐刘禅称帝、平定南中叛乱、对内发展生息,终于经过5年多时间把蜀国的国力再次恢复到新的水平。
公元228年,诸葛亮开始挥兵北伐。率领蜀国精兵10万北伐曹魏,并且任贤使能,启用了诸多将才如:魏延,向宠,吴懿,廖化等人。在政事方面,诸葛亮也提拔了蒋琬、董允、费祎等人。
公元234年,诸葛亮在五丈原不幸病重,身死于军营之中。然而在诸葛亮死后,他的大敌司马懿却终身不再踏足汉中,进入川蜀之地。
虽然诸葛亮精通天文、地理,但最终因为蜀、魏两国实力相差甚远,并且曹魏主帅司马懿避而不战。最终导致诸葛亮在五丈原被活活给耗死,司马懿当年之所以采取避而不战的措施,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退敌之策,其实呢?
在笔者看来,司马懿他是畏惧诸葛亮的。
因此,才在兵力、粮草、多于诸葛亮数倍的情况之下,选择龟缩军营。
不过,在公元234年8月中旬左右,诸葛亮便不治而逝。诸葛亮的离世,对于蜀国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损失!
然而,对于司马懿来说却是个大大的好消息。
因为,只要诸葛亮一死,整个天下基本上就找不到对手。整个天下、江山,也将任由司马懿指点。
然而,在诸葛亮病逝之后,司马懿却一直未曾踏足川地,终身都没敢攻打蜀国。
司马懿这波操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照理论上来说,蜀国诸葛亮一死,司马懿应当挥兵攻打蜀国,让自己成就万世功名才对。
但为何,司马懿却当起了一辈子的缩头乌龟呢?
其实,司马懿之所以没有进攻蜀国,乃是真正大智者的做法。
如果司马懿进攻蜀汉,将会面临灭顶之灾!不但司马懿没有出头之日,就连整个司马家族也都完了!
为何如此说呢?司马懿如果真的率兵进攻蜀汉,到底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灭顶之灾呢?
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时,便因为司马懿的上场,被迫上演了空城计。
当时,司马昭是跟随司马懿一同阻击诸葛亮的。当时司马昭见城门大开,而且城池亦不大,便想直接率领兵马冲杀进去,如此便可活捉诸葛亮,名成天下。
《三国演义/第九十五回》,次子司马昭曰:“莫非诸葛亮无军,故作此态?父亲何故便退兵?”
没错儿,当时司马昭就已经看出了诸葛亮乃是无兵在手的,因此故意打开城门。然而身经百战的司马懿他却直接下令退兵,并且对司马昭说:“诸葛亮生平用兵谨慎,从不弄险!不可追击!”
当时司马懿这个话,估计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。要设伏兵,也有地势够大才行,当时诸葛亮所在的西城,根本就是一个弹丸小城,休说设下伏兵,就是普通百姓能够蜗居生活就算是不错了。
那么,司马懿为何要故意放走诸葛亮呢?
道理也很简单,因为此时司马懿明白,如果自己这次把诸葛亮给活捉,自己便会被曹魏架空,不但兵权保不住,就连自己也将会被曹魏提前解除劳动合同!
最后,或许当魏主感觉到司马懿是一个威胁之后,便会随便安排一个罪名,把司马懿给查办,其子流放边关。这其实就是,兔死狗烹的道理。
而在诸葛亮死后,司马懿也同样坚持不伐蜀,其道理也很简单!司马懿他就是要留着姜维、有了蜀汉的威胁之后,魏主便会给他一定的兵权,这样自己的地位可以保住,兵权也会一直在手,而且自己魏主辅佐大臣的身份也会一直加在身上。
诸葛亮去世后,如果司马懿真的带兵进攻蜀汉,一举拿下西川,那么司马懿的利用价值也就没了,如此一来不但自己永无出头之日,而且也会连累自己的子孙。
众所周知,诸葛亮在生前极其注重与东吴的联动作战。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也是联同孙吴同时出兵制约曹魏,虽然诸葛亮新丧,但是东吴也不会坐视曹魏攻打蜀不管。至少,当孙权在世之时,东吴是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。
再者,蜀汉方面虽然诸葛亮去世,同样还有姜维、廖化、王平等智勇之将。同时兼,蒋琬、董允、费祎等智囊之士,司马懿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打败蜀汉亦是不可能的。
同时,蜀汉的蒋琬、董允、费祎等人一定会联合孙吴共同阻击司马懿的进攻。由此,司马懿面对的不仅仅是蜀汉,而且还要面对东吴兵马。
加之,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,蜀道进兵极难,粮草物资运输极为不便!
加之,司马懿并不会使用木牛流马之术来搬运粮草,因此如果想要大举进攻蜀汉,粮草是解决的首要问题,但是司马懿也无法很好的解决粮草的运输问题。
同时,司马懿还要防备东吴的阻击。
综合来看的话,司马懿如果在诸葛亮死后强行进攻蜀汉,想要一雪前耻的话,估计等待他的结果只会是死路一条。
即使不死,自己也不可能身居高位,更加不可能有机会打败曹爽,赢得最终的政权。
如果司马懿所率领的兵马被蜀汉、或者是东吴击败,不但自己脸上无法,就连子孙也将会被连累!
公元249年,司马懿悍然发动高平陵政变,一举诛杀了最大政敌曹爽。
杀完曹爽后,为免后患的司马懿,又诛杀曹氏七千多人,一时间洛阳血流成河,无数人惊惧交加。
司马懿用一场屠杀,让所有人都禁声!
那时候,曹魏的忠臣良将在哪里?他们的后人又在哪,为何少有发声阻止,甚至反抗?
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,无疑是三国时代人才最多的阵营。
这个阵营最鼎盛时,按三国演义说法是,文臣无数,武将如雨,用人才济济都不足以形容。
这群人跟随曹操打天下二三十年,忠诚绝对没得说,但悲催的是,英雄也抵不过岁月侵蚀。
公元218年,五子良将中的乐进第一个殒命,成了曹魏宿将中故去最早的人。
公元219年,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渊,在汉中之战被黄忠斩杀。
公元220年到229年,无数耳熟能详的名字接连故去。
这长长的名单中有曹操本人、曹仁、夏侯惇、夏侯尚、曹休、徐晃、张辽、于禁、曹彰、曹丕、许褚,这十年,曹操时代的主要战将死了大半,就连曹操继承人曹丕都去世了。
公元230年到公元239年,最后的名将张郃也在和诸葛亮的对战中殒命木门道,曹睿时代的大都督曹真也去世了,最长命的曹洪也走了,曹魏第三代帝王曹睿也去世了。
这群人的离去,让曹魏不仅失去了一大批人才,也失去了稳固的军队基础。
简言之,在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,跟曹操同时代或者差不多时代的曹魏甚至三国名人,就没几个了。
活跃在当时三国舞台的人,都是诸如姜维、司马昭、司马师、郭淮、邓艾这样的晚辈,或者如孙权、廖化、这样的老一辈长寿分子。
那一刻的司马懿,就是一个bug,用自己的年纪,熬死了无数人。
老一辈都死绝了,曹魏新生代能顶上去也不至于如此悲剧,但新生代不给力就让人难堪了。
新生代不给力,曹魏宗族青黄不接。
曹丕登基之后,因为对直系皇族的忌惮,让他一直致力于打压皇族势力,在他打压下,曹植和曹彰全部活得非常憋屈,失去了权柄,郁郁而终!
这样的做派在后续依旧延续,也让整个曹氏直系还有关系最近的夏侯氏人才出现了断层。
他们在打压下,都失去了出头之日,即便是人才也没了冒头的机会。
打压皇族和宗族后的曹丕,选择重用诸如曹真和曹休这样的旁系兄弟,这群人在第一代的时候,还比较给力,但他们的问题都很一致,那就是全都是:短命鬼。
他们死了不打紧,他们的儿子却都没长大,长大了的成材率也不高,就让帝王难堪了。
能信任的人没有长大,让曹魏不得不重用外姓人抵抗蜀汉的进攻。
那时候的蜀汉,在诸葛亮带领下,进攻了曹魏不少次。
第四次、五次北伐,还有吴蜀联合局面,让曹睿不得不重用司马懿这样的外姓大臣。司马懿就是在这样的机会下崛起的。
可以这么说,没有诸葛亮的北伐,就不会有司马懿在曹魏军中的崇高威望。
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,蜀汉的北伐终于告一段落,但值得信赖的曹家将领依旧没几个。
曹睿眼见如此,虽然起了收回司马懿兵权的心思,可公元238年的辽东公孙渊叛乱,还是让司马懿抓住了机会,重新成了掌握军队的人。
简言之,当时曹魏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中,至少有一半都在司马懿掌控之中,这就是曹魏宗族后继无人引发的恶果。
这也是曹睿为何在公元239年托孤的时候,执意将曹爽提拔成托孤大臣的根源。
曹睿早已看到问题所在,没人可用的情况下,只能提拔看上去能力最强的曹爽当托孤大臣。
曹爽就这样被突击提拔,成了对抗司马懿的人选。
曹爽时代,作死不止。
曹爽是曹真的儿子,曹真是曹操的养子。
按照身份而论,曹睿的托孤跟当年曹丕的托孤差不多,都是避免直系曹家人当托孤大臣,重用二线皇亲。其实我不是太理解为什么要这样,或许是怕出现内乱吧?
曹爽被托孤之后,就跟司马懿一起辅佐幼帝曹芳。
初开始的时候,曹爽还是很给力的,在一群人帮忙之下,不仅夺回了司马懿手上的兵权,还时刻打压司马懿,让司马懿不得不在家装傻、装病避祸。
如果一切不发生变动,曹爽应该可以稳住曹魏的局面。
但一片大好的形势,让曹爽开始寻思作死,由此才有了曹爽的作死出现。
这曹爽居然打起了九品中正制的心思,在他看来,朝堂之上因为这官职提拔办法,弄得世家子弟无数,寒门庶族无有,皇家的权威在被士族渐渐瓦解。
这考量并没有错,但中国有个词叫尾大不掉。
士族问题就是尾大不掉的顽疾,不是快刀斩乱麻能解决的,悍然改革只会伤及自身。
曹操时代,可以依靠权威压制世家大族,曹丕时代就只能通过践行九品中正制,用妥协获得支持,曹睿时代也是如此。
曹爽是有曹操的威望和雄才大略吗?当然没有,所以他碰世家大族,就是寻死之道!
原因无他,之前曹爽打压司马懿,那是打压司马家,其他世家大族会将这当做政治斗争,而不是阶级斗争。但当曹爽想要动九品中正制的时候,就等于曹爽要跟所有世家大族全面开战,这无疑是引火烧身的事,也是动摇曹魏统治基础的事。
挑战一个人没啥大问题,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挑战一个集团,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。在这作死举动之下,世家大族纷纷和司马懿达成了和解。
曾经世家大族代表的荀家,因为曹操杀死了荀彧,早就跟曹家关系不咋地,在荀彧儿子荀顗带领下,成了司马家的帮手,其他诸如钟繇家、贾逵家、王朗家、华歆家的后人,也纷纷倒戈一击,成了司马懿的同盟者。
这群人当年都是曹操的主要谋臣家族,但是在阶级利益下,他们又都成了司马懿家的帮手。
至于程昱、贾诩和郭嘉的后人,他们算不得啥世家大族,后代混得也不咋地,政治态度也就不重要了。
文臣后代如此,那么曹操武将的后代又如何?这时候就不得不说一句悲催了。
父亲英雄儿好汉,那是小概率事件,至少在曹操的老兄弟这,概率低到了近乎与0。
五子良将还有曹操手下的猛将们,儿子一个个都很废,人才没几个,尽是草包。
这其中,按照地位而论,只有张辽的儿子张虎和乐进的儿子乐綝还凑合。一个是偏将军,一个是扬州刺史。遗憾的是,这乐进的儿子乐綝后续叛变了曹家,成了司马懿加的支持者。
这两人之外,典韦的儿子典满,许褚的儿子许仪,官职都不高,仅仅在史书上留了个名字。
至于于禁,徐晃,张郃的后代那就更没啥用了,前面这几个好歹史书还留下了名字,这几个人的后代,连名字都没留下,都不知干过些什么。
从以上官二代可知,当年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。
文臣的后代,大部分都叛变了,小部分没有叛变的,也没啥影响力,不足以改变时局。
武将的后代,大部分都是草包,有不少也叛变曹魏,他们能力不足,不足以改变时局。
文臣后代见风倒,武将后代是草包,谁还能依靠咧?其实还是有的,就是都成不了体系。
在高平陵政变之后,真正拥护曹氏,有心反抗的人也还是有的,其中代表性人物就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,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,陈群的儿子陈泰和毌丘俭。
但是这四个人中,除了毌丘俭有点兵权之外,其他人的实力都不咋地。
夏侯玄和夏侯霸因为曹丕对家人的忌惮,虽然有声望,但却没有造反的能力,一个被司马昭灭族,一个逃亡蜀汉。
陈群的儿子陈泰本事还行,但文臣的身份,还有势孤力单的现实,让他也无奈。
唯一为了曹魏拼命的反而是名声不显的毌丘俭,他受曹睿厚恩,为了报答曹魏悍然起兵,然后就被镇压了。在毌丘俭之后,曹魏内部也有不少叛乱,但诸如王凌、文钦、诸葛诞这样的叛乱,更多的是争权夺利,不是为了曹魏的家国情怀。
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魏,到公元265年西晋建立,曹魏立国45年。
这45年中,曹操的后人说话算数的时间仅仅只有29年,从公元249年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夺权,到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为止,这16年时间,已然是司马家的江山了。
不过这西晋的江山,也存续了没多久就在作死的后人胡来下覆灭。
行文到此,不由寻思!
知名人物,一代更比一代强貌似并不正确,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差。
曹魏宗族和五子良将的后人,要是给力一点,出个跟老爹差不多的领军人物,或许历史就会走向不一样的地方吧。
由此可见,安逸才是弱人的关键,温室出来的花朵,都是比较废的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