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冰峰文学 > 纳米崛起 > 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开山
 
  梓潼县,石牛镇。

  在蓉城考察了两天时间,黄修远便来到这里。

  石牛镇的古金牛道不远处,在崇山峻岭中,隐藏着一个燧人系的研究所名为隧道挖掘研究所。

  研究所设立在半山腰上,采用了建造超级公路的硅酸盐—氯化钠材料,配合硅纳米镀层、铁硅纳米线。

  这种新型建材建造的一体建筑物,在蜀省这种容易山体滑坡、地震的区域,非常适合作为建筑物材料,加上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、储备的淡水和食物,哪怕是作为末日基地,其中的配备也绰绰有余了。

  站在研究所的观景台上,眺望远方着郁郁葱葱,其中隐藏金牛古道,黄修远赞叹道:

  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”

  “这金牛古道,就是当年蜀王派五丁开的山,传说五丁就是在梓潼境内被山崩掩埋的。”隧道挖掘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杨树立,在一旁笑道。

  黄修远知道五丁开山的传说,未来的考古发现中,就在梓潼县的五丁山附近,发现了一处先秦时代的遗迹,根据考古后,确定为五丁护送秦国五妇的车队。

  从考古现场的种种迹象表明,当时车队来到金牛古道的梓潼境内时,遇到山体滑坡,整支迎亲车队被掩埋在了梓潼的五丁山附近。

  后来秦国借金牛古道入蜀,灭亡了开明王朝,加上以讹传讹,就渐渐变成五丁开山和一系列传说。

  将这遥远的记忆收起来,黄修远和杨树立走入研究所内部,新材料建造的一体化建筑,给整个研究所平添了一分科幻感。

  他在半个月之前,就批复了一份20亿的西南希望小学升级改造计划,首先对处于地震带的山区希望小学,进行升级改造,全部打造为一体化建筑。

  官方也打算逐步推进西南的基础设施,以及高层建筑,要求采用新材料进行建造,确保整体抗震性能,可以提升到抗8~9级地震。

  俩人走进研究所的贴山建筑物,里面是一条巨大的隧道,这是隧道挖掘研究所的实验场地。

  杨树立带他到一旁的防护更换区,更换了防护服和头盔,来到隧道挖掘的实验区。

  他们站立的位置,周围已经铺设了高强度的板材,足以保证内部的安全性。

  十几个研究员穿着防护服和防护头盔,操作着各种设备,在前面的岩层中作业着。

  “董事长,这就是五丁计划的新挖掘方案。”杨树立指着眼前的设备说道。

  黄修远拿起杨树立递过来的定制平板,上面有“五丁计划”的各种资料,这个项目除了燧人系,还有工程院、科学院和好几个高校参与。

  传统的隧道挖掘施工中,要么整体挖掘再填埋(多用于早期浅层地铁),要么采用爆破掘进,以及近些年来,用得比较多的盾构机掘进。

  无论是哪一种方案,遇到密集岩层的时候,施工难度和成本都会成倍提升,特别是对于华国这种地形复杂的地区,西南地区、东南的道路施工建设中,挖掘隧道的概率几乎是百分百的。

  盾构机虽然好,但是挖掘速度同样不快,挖掘成本也相当高。

  为了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,更加快和顺利,燧人系和工程院牵头,组建了这个研究所。

  黄修远看完了平板上面的详细情况,又抬起头来,看了看不远处的施工作业现场。

  几道冒着热气的淡红色水流,在岩层上方流下,流淌在岩层表面。

  研究员按下通电开关,电流通过淡红色液体,在岩壁表面产生化学反应,液体中的六锥球氧,开始掠夺岩层中的硅原子,并解放出大量的氧气。

  通风系统将作业区内密集的氧气抽出去,同时将地面水池的淡红色水体,抽回循环系统中。

  通电了二十分钟后,研究员按下关闭开关。

  挖掘机伸出挖斗,在岩层上一刮,大片大片的岩层塌下来,仿佛那种风化严重的石灰岩。

  刮了一会,黄修远目测已经挖掘了半米深度。

  “这个深度,分解液应该渗透不过去吧?”

  杨树立笑着解释道:“我们采用打孔辅助,每一次打0.6米深度的密集小孔,塞入吸水海绵,浇上分解液后,这些分解液就会顺着海绵进入岩体内部,加上岩层本身的裂缝,通电后可以破坏0.5~0.7米的岩层深度。”

  就在俩人谈话的时候,挖掘机已经将岩层中,那些被腐蚀的部分刮下来了,露出里面还没有被腐蚀的岩层,和一些浅浅的的小孔。

  挖掘机将土方挖到一旁的沙石传送带上,运出作业区。

  另外一台带着密集钻孔机的机器,开始在岩层上作业起来,高硬度钻头的全功率运行,在半个小时后,就打好了一排排密集小孔。

  然后用机械塞入吸水海绵,浇分解液,通电分解岩层。

  一个循环下来,在两个小时左右。

  “效率还是一些慢,一个台班才挖掘两米多深度。”黄修远显然对于这个速度,有些不满意。

  盾构机在硬岩层中,每天都可以推进6~10米,新挖掘技术就算是二十四小时作业,也就六七米进度,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。

  “董事长,现在这个作业方式,其实只是实验使用的,我们接下来会结合盾构机,进行联合作业的测试。”杨树立说完,在平板电脑上,找出另一份实验计划。

  黄修远接过来看了看。

  分解法结合盾构机的联合作业,在超算模拟计算中,确实可以有效提升作业速度。

  但是现实中,并没有那么简单,原因在于分解液中的六锥球氧,具有超强的电解特性,一通电就会大肆掠夺周围的原子,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高纯度氧气。

  如此一来,分解法要和盾构机结合,就必须保证盾构机不被分解液分解,这对分解液的温度、电流强度控制,都要求非常高。

  现在的解决方案,是将盾构机的一部分零件材料,更换成为不容易被分解液掠夺的元素,最好是和硅原子需要的温度、电流,相差比较大的材料。

  至于高纯度氧气的问题,倒是不难解决。

  只有要这些问题解决了,分解法结合盾构机,一天推进30米是没有什么难度的。

  哪怕是花岗岩级别的硬岩,在分解法的腐蚀下,也和普通的黄土层没有什么区别。



  黄修远吩咐道:“你们尽快和中铁那边合计合计,搞一台盾构机过来测试一下。”

  “董事长放心,中铁比我们还着急,盾构机已经在路上了。”

  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